行業新聞
外飛“金鳳凰”歸“巢”興業
.jpg)
20年前,臨西人李維福進京搞起軸承經營;17年后,已經有一定資本積累的他,回到縣里投資4000多萬元辦起了軸承廠。趕不完的訂單,讓他的事業再上一個臺階。而像他這樣回飛的“金鳳凰”,能有四五十家以上。
“金鳳凰”為啥紛紛歸巢?“產業園區建設以及良好的政策環境等,吸引了他們回飛。”臨西縣委常委、常務副縣長鄭金峰如是說。
項目背后的故事
回鄉發展,事業更上層樓
轟鳴的機床聲,在恒泰瑞欣軸承制造有限公司各車間內響個不停。產品供不應求,讓總經理李維福很興奮,但也為生產能力達不到訂單所需犯愁。他打算在40畝廠區的基礎上,再建一個40畝地的新廠區,把生產能力擴大一倍。
“以前賣別人的產品,現在賣自己的產品。”李維福說,他1991年前往北京搞軸承銷售,經過十幾年發展,所經營的產品遍及華北。雖然讓自己掙了不少錢,可畢竟是別人的產品,利潤空間小,質量也難有保證。2008年左右,縣里領導專門進京與他見面,談起家鄉正在興建的陽光軸承產業園區及項目投資優惠政策,讓他下定了回鄉投資興業的決心。
他告訴記者,正是家鄉各界的扶持幫助,讓他的事業在短短3年里上了層樓。縣里對他擴大企業規模的想法非常支持,相信企業還會有更長足發展。
廣種梧桐,引回“金鳳凰”
落戶于陽光軸承產業園區的今年市級項目——河北白山軸承制造有限公司年產860萬套高精密汽車專用軸承項目,是在哈爾濱經營軸承門市的臨西人夏樹寶,與白山軸承合資興建的。正是產業園區這株“梧桐樹”,吸引了不少“金鳳凰”回飛。
7平方公里的陽光軸承產業園區,南部是華北Z大的軸承專業交易市場,入駐商戶2000余家,為全國萬余家門市提供貨物;北部以軸承制造為主,現有軸承企業29家。而這僅是一期工程。今年,園區還將向東再擴大5平方公里,完成路網和配套設施。
鄭金峰說,政策扶持、鄉情牽引,不少“金鳳凰”紛紛回鄉辦廠。尤其是2006年及2007年,陽光軸承產業園區開建后,回飛的“金鳳凰”達到四五十家。
“梧桐”效應,回鄉興業成潮流
臨西軸承起步于上世紀70年代初,經過多年發展,如今已成了該縣的支柱產業。但本地市場小,也沒什么名氣,有本事的人紛紛出外發展。據不完全統計,臨西人所開的軸承門市遍及全國各地,大約有2600多家,從業人員3萬多人。
“這些人長期在外,產業、產品信息非常靈通,并有了一定的資本積累。”鄭金峰介紹,縣里經常對他們進行走訪,傳遞相關招商信息,并在每年春節時邀請他們座談,動員大家回鄉投資興業,對回鄉興業的潮流加以引導。
園區建設迅猛
寬闊而舒暢的道路交通,讓記者一走進臨西縣陽光軸承產業園就感覺到了不同。今年,該縣以爭創“省級產業聚集區”為目標,進一步加大園區建設力度。規劃占地總面積14平方公里,建成近7平方公里的陽光園區,路網等基礎設施基本完成,目前引進3000萬元以上企業26家,總投資18億元。運河園區完成了“七通一平”基礎建設,“四縱兩橫”園區框架拉開,引進千萬元以上中小企業15家,14家已開工建設。
哈軸集團(華北)軸承制造有限公司占地120畝的廠區內,9間大廠房已拔地而起;河北白山軸承制造有限公司院內,3個大廠房已搭建好框架……在陽光軸承產業園區,眾多大項目同時開工的大場面讓人震撼。據了解,7個市級新項目中,5個同時開建,2個即將開建。
數字臨西
今年,臨西縣共確定重點建設項目60個,總投資78億元,年度計劃投資43億元。其中列入批市級重點項目10個,其中續建項目3個,新開工項目7個,總投資19.1億元。1——3月份,市級重點項目完成投資3.82億元。(牛城晚報)
“金鳳凰”為啥紛紛歸巢?“產業園區建設以及良好的政策環境等,吸引了他們回飛。”臨西縣委常委、常務副縣長鄭金峰如是說。
項目背后的故事
回鄉發展,事業更上層樓
轟鳴的機床聲,在恒泰瑞欣軸承制造有限公司各車間內響個不停。產品供不應求,讓總經理李維福很興奮,但也為生產能力達不到訂單所需犯愁。他打算在40畝廠區的基礎上,再建一個40畝地的新廠區,把生產能力擴大一倍。
“以前賣別人的產品,現在賣自己的產品。”李維福說,他1991年前往北京搞軸承銷售,經過十幾年發展,所經營的產品遍及華北。雖然讓自己掙了不少錢,可畢竟是別人的產品,利潤空間小,質量也難有保證。2008年左右,縣里領導專門進京與他見面,談起家鄉正在興建的陽光軸承產業園區及項目投資優惠政策,讓他下定了回鄉投資興業的決心。
他告訴記者,正是家鄉各界的扶持幫助,讓他的事業在短短3年里上了層樓。縣里對他擴大企業規模的想法非常支持,相信企業還會有更長足發展。
廣種梧桐,引回“金鳳凰”
落戶于陽光軸承產業園區的今年市級項目——河北白山軸承制造有限公司年產860萬套高精密汽車專用軸承項目,是在哈爾濱經營軸承門市的臨西人夏樹寶,與白山軸承合資興建的。正是產業園區這株“梧桐樹”,吸引了不少“金鳳凰”回飛。
7平方公里的陽光軸承產業園區,南部是華北Z大的軸承專業交易市場,入駐商戶2000余家,為全國萬余家門市提供貨物;北部以軸承制造為主,現有軸承企業29家。而這僅是一期工程。今年,園區還將向東再擴大5平方公里,完成路網和配套設施。
鄭金峰說,政策扶持、鄉情牽引,不少“金鳳凰”紛紛回鄉辦廠。尤其是2006年及2007年,陽光軸承產業園區開建后,回飛的“金鳳凰”達到四五十家。
“梧桐”效應,回鄉興業成潮流
臨西軸承起步于上世紀70年代初,經過多年發展,如今已成了該縣的支柱產業。但本地市場小,也沒什么名氣,有本事的人紛紛出外發展。據不完全統計,臨西人所開的軸承門市遍及全國各地,大約有2600多家,從業人員3萬多人。
“這些人長期在外,產業、產品信息非常靈通,并有了一定的資本積累。”鄭金峰介紹,縣里經常對他們進行走訪,傳遞相關招商信息,并在每年春節時邀請他們座談,動員大家回鄉投資興業,對回鄉興業的潮流加以引導。
園區建設迅猛
寬闊而舒暢的道路交通,讓記者一走進臨西縣陽光軸承產業園就感覺到了不同。今年,該縣以爭創“省級產業聚集區”為目標,進一步加大園區建設力度。規劃占地總面積14平方公里,建成近7平方公里的陽光園區,路網等基礎設施基本完成,目前引進3000萬元以上企業26家,總投資18億元。運河園區完成了“七通一平”基礎建設,“四縱兩橫”園區框架拉開,引進千萬元以上中小企業15家,14家已開工建設。
哈軸集團(華北)軸承制造有限公司占地120畝的廠區內,9間大廠房已拔地而起;河北白山軸承制造有限公司院內,3個大廠房已搭建好框架……在陽光軸承產業園區,眾多大項目同時開工的大場面讓人震撼。據了解,7個市級新項目中,5個同時開建,2個即將開建。
數字臨西
今年,臨西縣共確定重點建設項目60個,總投資78億元,年度計劃投資43億元。其中列入批市級重點項目10個,其中續建項目3個,新開工項目7個,總投資19.1億元。1——3月份,市級重點項目完成投資3.82億元。(牛城晚報)
發布時間:2011-04-06